打造一個以負熵為生的系統
熵,物理學名詞,指系統的混亂程度。熱力學第二定律告訴我們對于任何一個孤立系統,整體的混亂程度只會增大不會變小,直到達到混亂的最大化。但天地間有一種現象永遠在對抗熵增,它們以負熵為生,這就是“生命”?!耙粋€蛋如果從里面被啄開,說不定是只鷹”,這種斗爭精神貫穿影片始終。但是敢于斗爭不等于蠻干,背后要有方法、講策略。就像山地行軍中遭遇敵機巡邏,第一選擇是趴著不要動,因為就算進攻能打下一架敵機,但必然很快會招來更猛烈的空中轟炸。
在裝備實力的巨大差距面前,我軍利用長津湖區域的地形特點,能夠實現對美軍陸戰師的分割、包圍這一重要戰略目標,靠的是第九兵團在風雪嚴寒中克服重重困難、矢志不渝地去完成任務,背后離不開每一名志愿軍戰士鋼鐵般的意志和氣吞山河的底氣。這讓我想到在一個個鮮活生命的背后必定有一個更大的系統在默默支持著這場勝利,黨的領導讓這個系統有組織、有信念、有章法。也正因如此,系統中的單獨個體在奔赴各自目標的過程中形成了一股強大合力,這合力最終牢牢鎖定了我們在那個時代背景下的“勝局”,自此新中國在國際上站穩腳跟,歷史發展翻開了新的一頁......
憶古思今,現在面向“中國制造 2025”,我們原點智能所致力于的激光機床行業也是這項戰略目標的重要一環。作為復雜的智能裝備系統,激光機床需要融合光學、機械、電控、軟件、冷卻、氣動、潤滑、液壓等諸多領域的工程技術。而作為一家企業,做出好的產品是一方面,同時也要求我們努力去嵌入、去打造一個開放而充滿生命活力的產業生態系統,這一路會遭遇各種艱難險阻,但懷著對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堅定信念,原點人奮勇拼搏、擅于“斗爭”,秉承著紅色革命精神,勝利一定屬于我們!
——------------------------------------------------------------------------------------------------------------------------------------------------------------------------------------------------------
看了電影《長津湖》,我的內心久久無法平靜。先輩們為我們付出了太多太多,就像電影中的那句話“這場仗如果我們不打,就是我們的下一代要打”。先輩們替我們打完了所有的仗,才有今天我們的幸福生活。哪有什么歲月靜好,只是有人替我們負重前行。
影片中連長伍千里、指導員梅生、狙擊手平河、炮兵排長“雷公”、火力排排長余從戎、戰士伍萬里……無數個有血有肉的志愿軍在領袖“毛主席”的一聲令下英勇無畏的奔赴戰場,浴血奮戰,用血肉之軀和鋼鐵般的意志描繪出一個個“最可愛的人”,彰顯了中國共產黨不屈不撓的精神,書寫了中國軍人英勇無敵的傳奇史。長津湖戰役的勝利,是中國共產黨鋼鐵意志的勝利,是志愿軍戰斗精神的勝利!
當美國軍官向冰雕連敬禮時,我想他就已經看到了這場戰爭的結局。沒有凍不死的英雄,更沒有打不死的英雄,只有軍人的榮耀。這一幕深刻體現了志愿軍不畏艱難困苦,為了祖國和民族的尊嚴而奮不顧身的愛國主義精神。
有五星紅旗的地方,就有信念的燈塔;如果信念有顏色,那一定是中國紅!
——----------------------------------------------------------------------------------------------------------------------------------------------------------------------------------------------------
電影《長津湖》講述了中國人民志愿軍第9兵團某部穿插七連參加長津湖戰役的過程,展現了人民軍隊熾烈的愛國情懷、對黨和人民的無比忠誠,生動詮釋了偉大的抗美援朝精神。
中國人民志愿軍面對武器裝備強大的美軍,在零下四十度的極端天氣能夠打敗美軍,靠的沒有別的只有不怕死,為國捐軀的精神。有一組隊伍為了完成伏擊美軍的人物,活活被凍死,也保持著戰斗的姿勢??吹竭@一幕,無數人淚目。他們為什么打這場仗,可不可以不打,他們不打,就是他們的下一代就是我們這一代要打,他們是為了讓我們這一代不再有硝煙,才不得不打這場仗。我們唯有好好珍惜現在來之不易的和平!
——----------------------------------------------------------------------------------------------------------------------------------------------------------------------------------------------------
長津湖戰役是在1950年11月27日至12月24日,中美兩支王牌軍展開的一場實力懸殊的生死激戰。11月底正是朝鮮地區極冷的冬天(零下30度到40度),中國人民志愿軍在物質條件匱乏、武器裝備落后,忍著饑餓和酷寒,憑借著堅強的意志和“迂回切斷,包圍殲擊”的戰爭智慧打贏了這場戰爭,最終把美軍全部逐出朝鮮東北部。
1950年我們剛剛建國,百廢待興,我們為什么要打這場仗?毛主席說:“如果為了今天,我們真不愿意打,但為了以后幾十年一百年的和平,我們必須打!”“美國列強看不起我們,尊嚴必須在戰場上贏得!”“打得一拳開,免得百拳來!” 七連指導員梅生,提到他為什么本來要退伍了又上戰場時,說道:“我們為什么要上戰場打仗?因為這一仗早晚要打,我們把該打的仗都打了,我們的后代就不用打了?!?br />
我們無法想象連夜趴在零下40度的雪地里是怎樣的挑戰,我們也無法想象在冰天雪地里只能進食冰凍的土豆是怎樣的挑戰,但是我們十幾歲二十幾歲的志愿軍戰士就是這種環境下,打敗了世界上裝備最優良的軍隊,全殲了美軍王牌軍陸軍一師北極熊團。當美陸軍一師司令官史密斯帶領殘留部隊向興南港撤離,途徑1081高地時震驚了:一排排志愿軍將士,凍僵在零下40攝氏度的陣地上,手握鋼槍、手榴彈,至死都保持著整齊的隊形和戰斗姿態。發至內心的敬佩和敬畏,向對手致敬:“我們永遠無法戰勝有這種戰斗意志的軍隊?!?br />
電影中最感人的一幕,雷公為了挽救全連的戰士,忍著劇痛把滾燙的標識彈抱上車,驅車送往美軍的陣地,任子彈穿透了臂膀,任戰火在身上燃燒,直到汽車被炸彈引爆翻車,血肉模糊的雷公呻吟著:疼死我了,疼死我了.......不要把我一個人留在這里...... 一個鮮活的生命戛然而止。
電影結束,一個人愣在那里。感恩我們生在今日和平之中國,盛世之中國,沒有無數先烈前赴后繼用生命和鮮血換來的和平,我們可能還生活在水深火熱里。今天我們再也不用忍受饑餓,再也不用流血受凍,可是我們不應該忘記他們的流血犧牲,正是他們的精神,激勵著一代代的人奮勇前進,為祖國的建設,為企業的發展,為家庭的幸福,貢獻智慧、熱情和努力!不辜負時代,也不辜負生命!
——---------------------------------------------------------------------------------------------------------------------------------------------------------------------------------------------------
當高清熒幕彈出條條真實事跡的時候,當人群慢慢散去留下空蕩蕩座椅的時候,當燈火闌珊處寒風呼呼吹在臉龐的時候,此時《長津湖》已經結束了,但是電影里面浴血奮戰的戰斗場景,扣人心弦的故事情節依舊在我腦海盤旋,讓我熱血沸騰,心潮澎湃,久久不能平復。
回想電影里的無數英雄烈士熱血奮戰,忍饑挨餓,特別是吃土豆崩牙的一幕,敬佩人民志愿軍冒風頂雪,吃苦耐勞,艱苦卓絕的同時,為以美國為首的列強為非作歹,倚強凌弱,橫行霸道,不可一世的猙獰面目感到無比憤恨,特別是美軍在飛機上把我軍當活靶子,掃射埋伏戰士的時候,更讓我咬牙切齒,深惡痛絕。凝視著戰士們的那種無助與無奈的表情,讓我身臨其境般痛恨美軍對我們烙下的屈辱.......悲憤之余,更加讓我痛徹心扉,深感發展科學技術的重要性,開拓高端制造業的必要性,踐行創新技術的緊迫性。正是因為我們當時科學技術落后,沒有先進的飛機和大炮,沒有導彈,更沒有先進的通訊技術.....因此我們處處受制于人,樣樣被敵人“卡脖子”,不得不屈服于列強的淫威之下。感恩我們中華民族先輩們忍辱負重,大刀闊斧,在重重大山圍困的封鎖下殺出一條血路,終于到了這個來之不易的和平時代,這個由無數英烈用生命換來的盛世時代。但是我不能忘記,世界的本質是弱肉強食,落后就要挨打,這是恒古不變的定律。
我認為我們不僅要借鑒歷史,做好當下,更要開拓未來。過去,因為缺乏科學技術,制造業落后,我們處于劣勢,受列強欺負,今天,我們腳踏實地,干才為本,在致力于躋身全球一流數控技術的道路上勇往直前, 致力于發展高精尖制造業??萍疾拍軓妵?,技術才能富民。我們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不負韶華,砥礪前行,未來,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理想,不再遙遠。